《遥远的救世主》读书笔记

书籍简介

  这是一部可以傲然独尊的长篇小说。

  也是一部可遇不可求的完美佳作。

  豆豆,以她的才华,探部一个有机的、无定形的、陌生的、暧昧的和未曾臻达的世界。男女主人公那浓墨重彩的经历以及令人欷歔的爱情故事创造出了一种超然背叛的意志、而这意志是那样的静谧、清明。

  丁元英,这位传统文化的叛逆者在柏林私募基金分红会议上突然宣布私募基金解散,结束了他在法律真空地带利用文化密码对中国股市屠杀性掠取,孑孑一人回到中国某古城隐居下来。

  芮小丹,一位从小在法兰克福长大的中国女子,侨居异国的边缘感使她对主流社会充满了天然的渴求,刑警的职业使她与丁元英不期而遇……俩人从音响发烧友变成爱情发烧友,直到迎接那冲天的光焰……

  一个作家的品质,在豆豆身上达到了极至,作品主题的睿智和简约,出色地表现出佛学光耀和不蓄意的使人震惊!

点击查看书籍详细信息
基础信息
书名《遥远的救世主》
作者[中]豆豆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3174-6
分类中国作家文库

个人感悟

  看完《天道》电视剧后,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购入了《天道》电视剧的原书——《遥远的救世主》,书籍很厚,看完全书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书中以爱情为主线,集结了商战、警匪、政治等内容,可谓是一本现代商战韬略和计谋的教科书。

(一)五台山论道

本章节(第二十章)可以说是全书做难懂,但却是最经典的一篇。

  丁元英与韩楚风求见智玄大师先是用五万元人民币作为敲门砖,被拒;然后又以再加上五万元人民币(十万元)去“叩门”,又被拒。最后用一首小诗“叩门”,得以求见。

智玄大师先问: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1]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2](P237)

这段话我们不妨把他拆分成两个部分来看:

  • [1]真经是什么?真经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只可悟不可修。假若和尚修行,一心只为成佛则是痴人说梦,有目的修行就有欲望,佛家讲究无欲无求,有欲求就不能成佛。真正的悟道者是用自己的本心实施自己的行为,而修行者是在行为上故意克制本心,一个本心主动,一个修心被动。
  • [2]文中所提的是两种不同的因果认识观:一是不落恶果,二是不昧因果。所谓不落恶果者,是指恪守于对因和果种种表现的认识,能够做到做一个善良慈悲守戒的信徒,但是由于对因果的规律抱有死板教条化的认识,不能真正懂得因果规律,因此说是有信无证,仍然是在生灭法中不断轮回。所谓不昧因果者,是充分认识到正确的因果规律,懂得如何改变和运用,时时刻刻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所谓涅槃,是清净自在,不生不死、不生不灭、超脱生死的境界。

智玄大师又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党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党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党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P237)

  这段话意思是:佛教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往精锐处说是理解万物本原,认识自然规律,属于世界观的概念;从社会文化上来讲,佛教就是一种导人向善的教义;可从众生角度来看的话,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也不过是以贪治贪、以幻治幻的善巧,虽然不能完全消除人性深处的幽暗,但却有不少心理安慰的作用。

(二)何为道

  丁元英说:“这说明你在接打火机的这一道上已经涅盘了,不思不议了。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你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P370)

  芮小丹说:“我就是想做这件事,心里非常冲动。不管我是不是自不量力,我就为这个去留学,争取有一天我能以我的方式告诉别人,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如来,容不得你思议,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P441)

  神就是道,道就是规律,按规律办事的人就是神。这个世界一定是存在某种规律的,规律是本来如此,不可更变的,当我们懂得了这个规律,也就是顺应了天道时,我们就是神。顺应规律者得奖励(合道天成),违背天道者将受到惩罚(背道而亡)。我们能否看见规律,则取决于我们的观念、认知能否觉道,能否悟道。

  无道之人,虽死犹轻,即刘冰;求道之人,小有所成,即冯世杰;尊道之人,有始有终,即欧阳雪;叛道之人,不得善终,即林雨峰;修道之人,云开月明,即肖亚文;悟道之人,成竹在胸,即韩楚风;得道之人,此行光明,来去自如,当生则生,当死则死,即芮小丹;出道之人,孤独一生,即丁元英。

(三)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

  丁元英说:“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P153)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的文化,而弱势文化则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又称救世主文化),即强势文化靠自己,而弱势文化是靠别人,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予以佐证: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P239)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封建时代希望靠皇帝,皇帝靠不上就寄希望于那些侠客,希望侠客可以替天行道,而这就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人类世界本质上和动物世界是一样的——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强势文化相信靠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强势文化是想方设法的把自己从羊变成狼,而弱势文化则是慢慢的把自己变成羊。由于弱势文化总是在依赖,所以会把所有不成功归结于外界;弱势文化永远是在抱怨,而强势文化永远是在强大自己。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强势文化不是成为冷血的工具,完全不接受他人的帮助,而是当你强大的时候可以吸引和你一样强大的人来辅佐你,使自己更加强大,成为“领头狮”。

(四)文化属性
何为文化属性?

  丁元英说:“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技术、制度和文化。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P152)

  人只能接受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书中的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就是典型例子,这里斗胆给三人做一个认知范围的排序——冯世杰>叶晓明>刘冰(叶晓明和冯世杰的前后顺序还有待商榷)。

  丁元英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丁元英说:“无论做什么,市场都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P168)

  这段话也在故事的最后得到了验证,在乐圣公司要告格律诗,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看到起诉书后,他们三人就以自己的传统观念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单单以传统观念的角度做出判断——认为法律是神圣的,决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但却忽略了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区别。

  蒋律师解释道:“观念,传统观念!一是传统的‘事实胜于雄辩’的观念,二是传统的疑罪从有的观念,三是传统的青天大老爷的观念。中国人一直接受简单的文化思维教育,他们相信法律是神圣的,决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决不会放过一个坏人。”(P497)

(五)杀富济贫

  丁元英说:“无论做什么,市场都不是一块无限大的蛋糕。神话的实质就是强力作用的杀富济贫,这就可能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杀富是不是破坏性开采市场资源?二是让井底的人扒着井沿看了一眼再掉下去是不是让他患上精神绝症?”(P168)

  “杀富”杀的是乐圣公司,“济贫”济的是王庙村的农民。通过打破既定市场规则,打乱蛋糕分配机制,把乐圣的套件和王庙村的箱体生产绑定,让农民从根本上得救。让三个小股东(井底的人)扒着井沿往外看一眼,看他们能否觉悟(爬出来),但事实却是他们看了一眼又掉了下去,既饱了眼福,又苦了贪心。人终究是只能接受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

  丁元英说:“所以,这事得拆分成发烧友的公司和农民的生产两个部分,允许几个股东去扒井沿儿,能不能爬上来取决于他们自己。对农户,从基础设置就不给他们期望天上掉馅饼的机会,我救不了他们,我能做的,就是通过一种方式让他们接受市场经济的生存观念,能救他们的只有他们自己。”(P232)

  韩楚风也笑了,两人点上烟,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P244)

  第一种模式是天上掉馅饼模式,虽然见效快,但治标不治本,一旦钱花完,该咋穷还咋穷,视为市井文化;第二种模式是把原因归咎于穷人不够努力,让穷人在不是人呆的地方干不是人干的事,再画上一张大饼,期待他们从自己从人堆里挤出来,虽然有用,但却是最不道德的道德,视为哲人文化;第三种模式是通过打破市场规则,打乱蛋糕分配机制,从而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建立新的蛋糕分配,穷人才能从根本上得救,而开创者却要背负所有的骂名与指责,大智大爱,视为英雄文化。故,没有地狱天堂何在?

  因本书内容过多,可以单独拎出讲解的地方数不胜数,故本文仅简略的总结了书中所提到的几个关键点:何为道,何为文化属性,何为杀富济贫,本书给我的启发只可自己意会,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不同、社会阅历也不同,所以感悟也是不同的。请勿将个人观点强加于他人。

  本文观点仅为本人个人阅读感受,可能存在错误、片面等情况,请理性阅读。同时希望您能在阅读完本篇文章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意见、观点,本人将在收到您的反馈后及时改正与更新,在此先向您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