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读书笔记

书籍简介

  本书是一本伦理学名著,它不仅对功利主义的基本精神作了一个相当完备而又清楚明白的阐明,而且站在功利主义的立场上探讨了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 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导论。第二章对功利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全面澄清,并对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给出了功利主义的经典答案。第三章探讨了功利主义道德标准何以可能或者说在何种程度上能为人们接受的问题。第四章对功利主义道德标准给出了一个哲学上的证明。最后,第五章论述了功利主义的正义理论。

点击查看书籍详细信息
基础信息
书名《功利主义》
作者[英] 约翰·穆勒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6878-6
分类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个人感悟

  在罗翔老师的推荐下,花了三天时间,粗略的阅读了约翰·穆勒名著《功利主义》。穆勒是典型的“鸡娃”,他从小接受他的父亲——詹姆斯·穆勒的严格的教育,詹姆斯·穆勒也是功利主义大师,与边沁关系非常的好,他们共同创立了威斯敏斯特评论,极力宣扬功利主义哲学。

  詹姆斯·穆勒相信洛克的白板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灵是块白板;思想来源于经验的涂抹。所以穆勒从小就被他的父亲在自己的心灵白板上尽情的涂抹——3岁学希腊文,6岁写作罗马史诗,7岁读柏拉图,8岁接触拉丁文,16岁参加工作进入东印度公司,詹姆斯·穆勒的学识那个时候是远远超过一般的大学生,但是这种天才没有朋友,没有游戏,只有书籍和父亲的教导。结果在穆勒20岁的时候,他的精神崩溃了。还好穆勒在英国桂冠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得到了慰藉,这让他重新审视了之前过于机械的功利主义思维,让他开始意识到感性也拥有不同于逻辑的哲学力量。

在本书中,穆勒对边沁的功利主义有如下几点重要的修正:

第一点:快乐有高下之分。

  边沁认为道德的最高原则就是使幸福最大化,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边沁认为快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不同,物质或肉体的快乐是简单的快乐,精神的快乐是复杂的快乐,但复杂的快乐只是简单快乐量的扩大,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所有的快乐都是一样的。

  穆勒它把快乐区分为幸福和满足。禽兽的快乐是无法说明人类的幸福概念的。因为人类具有的功能是要高于动物的欲望,幸福与人类的尊严有密切相关,但是满足跟人的尊严是无关的,所以动物式的欲望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但人类对幸福的追求却永无止境。

“无可辩驳的是,存在物的享乐能力较低,其享乐能力得到充分满足的机会便较大;赋有高级官能的存在物总会觉得,他能够寻求的任何幸福都是不完美的,因为世界就是这样。”(P12)

所以这句话提醒我们不要把人的幸福降格为动物的满足,否则就是对人格的亵渎。有些事情猪和狗可以去做,但是人不能去做。人也不应该嫉妒猪和狗似的快乐。
穆勒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

“做一个不满足的人胜于做一只满足的猪; 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胜于做一个满足的傻瓜。如果那个傻瓜或猪有不同的看法,那是因为他们只知道自己那个方面的问题。而相比较的另一方即苏格拉底之类的人则对双方的问题都很了解。”(P12)

  所以穆勒认为快乐是有质的区别,功利主义应当区分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越能体现人性尊的快乐,越是一种高级的快乐,因为就两种快乐来说

“如果所有或几乎所有对这两种快乐都有过体验的人,都不顾自已在道德感情上的偏好,而断然偏好其中的一种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就是更加值得欲求的快乐。”(P10)

  人类对于高级快乐的追求是需要训练的,因为人性是非常软弱的,我们往往向往崇高却沉溺于卑劣。所以摩尔说许多人年轻的时候对高尚的东西都很热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变得懒散和自私,只是穆勒不相信这是人的自愿选择,他认为这只是因为后天的环境扼杀了人性对于崇高的向往。
穆勒在功利主义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享受高尚感情的能力,在大多数人的天性中都是一棵非常柔弱的花草,不仅很容易被各种不良的环境因素扼杀,而且只要缺乏营养,就很容易死亡;在大多数年轻人中间,如果他们在生活中投身的职业和社会都不利于这种高级能力的不断运用,那么它就会迅速夭折。……而他们之所以沉迷于低级快乐,不是因为他们有意偏好这些快乐,而是因为唯有这些快乐才是他们能够得到或者能够享受的东西。……但我们可以问一下,在同样易受两类不同快乐的影响的人中间,其中是否真有人自觉而冷静地偏好过低级的快乐。”(P13)

  他们之所以沉迷于低级快乐,不是因为他们有意偏好这些快乐,而是因为唯有这些快乐才是他们能够得到或者能够享受的东西。因为没有人会自觉而冷静的偏好过低级的快乐。所以穆勒提醒我们生活所迫,环境所逼并不是一种知识上的缺陷,但是炫耀这是愚蠢的体现。

  2000多年前,柏拉图就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提醒我们,所有的快乐并非一律平等,快乐是有高下之分的。高级快乐可以理解低级快乐,但是低级快乐永远无法体会高级快乐。这是穆勒的第一个对边性的纠正,认为快乐是有质和量的区别。

第二点:德性也是一种幸福

  功利主义者经常被认为是不讲美德的,人们常常把功利主义和德性主义对立,但是穆勒却试图调和美德与幸福的冲突,穆勒就认为美德与幸福其实并不矛盾,虽然他很欣赏斯多葛学派,但他并不赞同斯多葛学派所主张的人应该为了美德而追求美德。

穆勒认为为什么我要追求美德,因为追求美德是实现幸福的一种手段。他说:

“自我牺牲本身并非目的;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自我牺牲的目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幸福更好的美德,如果英雄或烈士不相信自我牺牲会让别人免于类似的牺牲,他还会做出这样的自我牺牲吗?如果英雄或烈士认为,舍弃自己的幸福不会对任何同胞产生任何有利的结果,而只会使他们像他自己一样,使他们也陷入已经放弃幸福的人们的行列,那么他还会做出这样的自我牺牲吗?”(P19-20)

穆勒说了一句非常让人动容的话,他说:

“在这样不完善的世界上,能够自觉地过没有幸福的日子,才最有希望得到能够得到的幸福”“一种牺牲如果没有增进或不会增进幸福的总量,那么就是浪费。它唯一赞成的自我牺牲,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或有利于他人幸福的某些手段而做出的牺牲。”(P20)

  功利主义赞同的自我牺牲必须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因为穆勒将这个幸福区分为主观幸福与客观幸福,前者是追求自我的快乐,而后者则是追求社会的福祉。因为构成功利主义行为的对错,标准的幸福不是行为人本人的幸福,不是自己的主观幸福,而是所有相关人的幸福,也就是一种所谓的客观幸福。
所以穆勒有一段看似悖论的话:

“我还要补充说,在这样不完善的世界上,能够自觉地过没有幸福的日子,才最有希望得到能够得到的幸福,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因为,唯有这种自觉才能使人感到,无论多么恶劣的命运,都无力将自己击倒,从而使自己能够超然于人生命运之上。人一旦有了这种感受之后,就不会过分地焦虑生活中的灾祸,并且能够像罗马帝国最黑暗时期中的许多斯多葛派信徒一样,在宁静中培养出能让自己满足的源泉,既不关心这种宁静带来的满足会持续多久,也不关心这种满足会不可避免地终结。”(P20)

  穆勒认为追求美德和追求名利本质都是为了追求幸福,但是美德不同意爱好钱权名利的地方在于对于钱权名利的追逐,有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或者社会成员造成损害,但是对于美德的追求只会为社会成员带来福利。

第三点:正义它是需要感性的力量

  穆勒认为正义是一种利益的权衡,但是正义它是富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从而是正义有别于利益。所以在穆勒看来,如果有人试图侵害、或者已经侵害了我们本人、或我们所同情的人,那么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怒、进行反抗或报复,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有人试图侵害、或者已经侵害了我们本人、或我们所同情的人,那么对这样的行为感到愤怒、进行反抗或报复,是很自然的事情。这种情感源出何处,没有必要在这里讨论。我们知道,不论这种情感是一种本能还是一种智力的产物,它都是一切动物共有的本性;因为对任何动物来说,只要别的动物伤害了它自己或它的后代,甚至只要它以为别的动物要伤害到它自己或它的后代,它都会试图反击。在这一点”(P63)

  正义的情感原本它是一种动物性的报复欲望,因为一个人本人或他所同情的对象受到了伤害,他想要报复,但是后来由于人的博大的同情能力和明智的自我利益概念的作用,这种抱负的欲望把自己同情的对象扩展到了所有的人,这是正义的一种情感,正是因为这种感性的力量就产生了权力的概念,所谓权力就是个人可以正当的要求社会保护他所拥有的东西,一旦有人侵犯了他的权利,那社会就应该对这种伤害行为进行惩罚。

  所以功利主义者在进行利益权衡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感性的力量。

  换言之,人性内在的道德感,它是可以对利益权衡进行指引的。

“例如,为了救一个人的性命,偷窃和抢劫必需的食物和药品、或者劫持唯一能救命的医生并强迫他进行救治,也许不仅是可以允许的,甚至还是一种义务。”(P79)

  这提醒我们功利主义绝对不是冷血的逻辑机器,他必须捍卫并尊重人类天然的道德情感。

  本文部分内容摘选自罗翔老师的“重读功利主义”一文,本人认为自己还是才疏学浅的,对于学术名著的理解仍是亟待提升的,本书进一步塑造、强化了自我的世界观,让我对快乐、正义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于这类学术名著,我常持有的态度是虚心“聆听”作者的阐述,在“听完”作者的阐述后,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己何德何能才能评价这些著作,承认自己的无知,或许才能告别不懂装懂的虚荣。